潜江房网
您当前位置:潜江房网>潜江楼市>本地楼市

潜江加速城市转型发展纪实:油地共建 全面转型

2011年07月14日 11:11     小编:     网络|0     点击:2785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江汉油田所在地的潜江市,2009年3月被批准为全国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三年来,潜江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积推进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7亿元,同比增长16.2%;财政总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96.8%,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49.2%,江汉油田经济总量和财税收入由过去占半壁江山,分别下降为占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油田工业下滑12.4%的情况下,增速仍然达到20.2%。

  规划引领全面谋划可持续发展

  在潜江探索转型发展初期,油气开采业“一油独大”,全市上下普遍存在“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恋油心态。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潜江市深刻认识到一油独大的产业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转型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获批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后,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精心指导下,潜江市与江汉油田超前谋划,编制的《潜江市转型发展规划》,在去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今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与此同时,潜江市编制的“十二五”规划也以转型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完成了产业布局、文化旅游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等专项规划,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转型发展规划体系。

  按照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要求,潜江提出了建设中部强市、文化名市、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以城市新区为重点辐射周边的城矿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以潜监线为主轴的沿线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产业带,以襄岳线为主轴的沿线生态农业、水利工程景观和文化旅游带,以工业园区、江汉油田、国有农场为三大增长的“一区两带三”的发展战略布局;按照“资源接续渐替、产业循序渐转”的转型发展思路,明确了以盐卤资源作为主要替代资源,从主要依靠石油开采业逐步转型为以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和装备制造业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色的多元化替代产业体系。

  江汉油田针对石油资源储量日渐减少,单靠油气开采难以为继的实际,提出了“稳油增气、色发展、和谐共建”的转型发展思路。潜江市将江汉油田转型发展纳入全市规划统一考虑,积对接,大力支持江汉油田在稳定油气开采的同时,加快发展盐化工、石油机械、石油工程等色替代产业。

  近年来,支持江汉油田利用勘探开采技术优势,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拓展境外油气开采,开拓了八面河、坪北、松滋等油气田。2010年,市外石油开采量达到89.6万吨,占江汉油田开采总量的54.6%,总体上保持了江汉油田石油开采量的稳定;同时,江汉油田盐化工、石油机械、石油装备等得到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石油工程总产值比“十五”增长2.6倍,石油机械总产值比“十五”增长2.6倍,盐化工总产值比“十五”增长2倍。规划在2015年油田经济总量达到350亿元,其中石油工程、石油机械与油气开采产值均达到100亿元,盐化工产值达到50亿元。

  油地共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融合

  江汉油田是我国少有的独立石油矿区,油田经济社会与地方经济社会相对独立运行。为了加快油田经济社会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融合与发展,潜江市积探索与江汉油田融合的切入点,以油地共建为抓手,建立健全支持油田发展的工作机制,及时化解油地发展中的矛盾,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共建矿区,健全支持油田发展工作机制。建立油地高层协调机制,把江汉油田作为潜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作为地方大的客商,定期举行油地高层协商,制定支持江汉油田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定期从江汉油田选派干部到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任职,以利及时协商解决转型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多层次服务油田工作机制,潜江市政府及相关区镇处成立“支油办”,市直经济社会管理部门在油田矿区设立直属分支机构,切实加强与油田的对接服务。

  ——共建城区,建设城矿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多年来,由于石油采掘业分散性的点和历史原因,影响了潜江城市规划与建设,潜江主城区与油田矿区相10多公里,城市发展空间受限,城市功能不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在潜江主城区与油田矿区之间,整合矿区土地资源,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在东西城区之间建设城矿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快东西城区融合,打造城市新区,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核心区11.1平方公里已全面启动建设,主干道路网已基本形成,农民公寓、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正在抓紧建设,已完成投资4.3亿元,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框架。同时,潜江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城市新区确定为“十二五”时期重大工作任务之一,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城市新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设立城市新区管委会,组建城市新区投资公司,负责城市新区建设和管理。

  ——共建园区,拓展产业转型发展平台。

  为开发丰富的盐卤资源,抓住川气东送战略储气库建设的机遇,潜江市以江汉油田盐化总厂为龙头,设立江汉盐化工业园,共同组建园区管委会,共同编制园区规划和盐化工产业技术路线图,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与盐化工总厂配套入园的武汉无机、武汉无机等企业已有5家,新签约入园企业6家。一个以发展循环经济为色,以延伸氯碱产业链为重点,以开发平衡氯碱重大项目为支撑的生态型盐化工产业园正在加快发展。同时,以潜监线新型工业带为主轴,以打造千亿新型工业带为目标,全力建设大园区,规划总面积70平方公里。目前,拆迁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已完成投资12亿元。

  调整结构积培育多元化替代产业

  近年来,潜江市会同江汉油田认真分析因石油资源濒临枯竭后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超前谋划,积应对,将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作为城市转型的要任务,主动实施产业接续渐替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近三年来,潜江立足化工医药、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现有支柱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重组、扩规提档,加快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其中,投资1-5亿元项目41个,5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3个,规划总投资341亿元。充分利用化工医药产业基础,坚持招大引强,推进化工医药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目前,中石化投资70亿元建设无机化工产业基地,已完成一期投资12亿元;中国兵器集团、晋煤集团投资建设盐化工和煤盐结合化工产业园,已完成项目建设投入22亿元;永安药业成功上市,通过技改扩规,牛磺酸产能稳居全球。充分发挥潜江丰富的棉花资源和历年形成的“潜江裁缝”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与服装产业,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达64家,纺织能力达60多万锭。一批重点纺织服装企业技改扩规项目全面启动,瑞士利维高集团公司在潜投资生产的户外运动服一期工程等项目相继投产,一个纺纱、织布、服装、产业用布产业链正在形成。全力支持江钻股份、江汉机械制造等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创国际知名、国内的石油装备先进制造企业,以江钻股份为龙头,市域配套企业达18家,全力打造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前,现有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38.2%上升到2010年的51.8%。

  积发展色产业。积推进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色发展,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突破百亿元。依托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加强与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产学研结合,重点推进小龙虾繁育养殖、废弃虾壳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甲壳素生物产业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小龙虾色产业链,被评为中国小龙虾之乡和全国小龙虾加工出口市。利用潜江丰富的林木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和国营农场丰富的土地条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建设总投资120亿元的华中家具产业园,全力打造中国家具产业五,目前,已引进全友、好迪等45家知名家具企业落户,开工建设项目17个,投资规模48亿元,已完成投资11亿元。

  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将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重点推进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发展。潜江是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故乡,曹禺戏剧文化已成为潜江具有号召力的文化品牌。经过多年的打造,潜江城市文化建设实现了从文化名人向名人文化发展,从名人文化向文化品牌转变,从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延伸。2010年成功举办了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提出“打造中国戏剧之都”的构想,得到了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力支持,提升了曹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曹禺文化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中国戏剧梅花奖艺术交流、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世博湖北馆正在抓紧建设;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景观、章华台遗址公园建设积推进,着力形成曹禺文化产业园、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景观、章华台遗址公园“三足鼎立”的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产业,引进天津鑫东方公司投资10.8亿元建设火车站现代物流园,安徽大雄集团投资19亿元建设城市商贸物流综合体。积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中华棉花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中部国际纺织城。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成功引进新加坡富登村镇银行落户。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发展,必将带动城市转型发展。

  为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替代产业体系,潜江市委、市政府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以建设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契机,以重化产业为重点,积推进开发区及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有效控制新污染项目的开工建设,大力推进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潜江市探索建立了“以清洁生产为主导的企业内部循环,以互利共生为基础的关联企业循环,以集群集约发展为依托的产业融合循环,以市场导向为支撑的区域协调循环”的四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实效,受到了充分肯定。坚持推进与央企对接。近几年,潜江市坚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借助央企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积加强与中石化、兵器集团、华电集团、国能集团等央企的项目对接,加快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地方盐化工龙头企业仙桥化学与兵器集团湖北东方公司组建可赛公司,2.9万吨甲基苯胺项目加快推进,与之配套的5万吨离子膜烧碱技改扩规项目在2010年已竣工投产,加快与兵器集团的深度合作;与中国华电集团合作投资32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已完成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合作,投资3亿元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力年底开工建设。坚持加强科技创新。潜江市作为武汉城市圈成员单位,支持市属企业加强与武汉市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积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大大提升了替代产业的核心竞力。2010年,全市发展省级企业4家,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4家,85个产品被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10年,潜江县域经济全省排名7位。

  和谐共建着力改善民生和修复生态

  在全面转型中,潜江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整合筹措资金,切实加大民生投入,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三年累计新增22万人;建立健全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完善了城矿乡一体化援助体系和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扎实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了1605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大力支持油田社会事业发展。潜江加大了对江汉油田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三年共投入资金7800万元,支持油田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做实了油田下岗职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出台行政事业收费减免政策,支持江汉油田建设经济适用房45万平方米。

  积开展区域环境治理。三年来,累计投入20多亿元,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重点建设了一批环境基础设施,已建成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1座垃圾处理场。严格落实项目建设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相继建设和完善了废水处理设施。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关闭取缔污染严重企业18家。支持江汉油田建设年处理20万方采油污水处理站、年处理4.5万吨的钻井废弃泥浆处理站,实现了油气生产和钻井废水、泥浆的集中处理。

  全力推进饮用水源保护。三年来,全市大力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与管理,全面调查了城市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状况,编制了《潜江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全市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0处,累计投入2亿元,解决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建设环境绿化工程。在市域和矿区内大兴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恢复破坏的植被,重新构建生态环境,实施生态修复,潜江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1%,多次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

  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潜江市转型发展蓝图已经绘,重大接续替代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民生改善和生态修复已取得初步成效。虽然在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转型发展工作任重道远。潜江人坚信,站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的起点上,潜江转型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百万潜江人民在国家和省的坚强支持下,决心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为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中部强市不懈奋斗!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