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房网
您当前位置:潜江房网>潜江楼市>本地楼市

潜江“三乡工程”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2019年02月28日 15:00     小编:潜小房          点击:2695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闲置的土地变成田园综合体,传统农民变身“上班族”和“股东”……在潜江,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在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正在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这一变化,源自“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实施。


  “能人回乡”带动农民增收


  春节期间,在龙湾镇双丰村,返乡发展农业的章小龙正在农腾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里忙活。“等会有朋友过来采摘草莓,我得准备一下。”章小龙告诉记者,合作社的育苗大棚空闲时被利用起来种反季节西瓜、草莓,收益颇丰。



  谁能想到,此前章小龙是一名平面设计师。“2013年以前我一直在做设计,后来家里合作社承包的田太多,父亲又生病了,我只好回家帮忙。”章小龙庆幸当年回到了家乡,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创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合作社是父亲成立的,我回来的时候只有6名社员。返乡后,我和家人及合作伙伴开始探索更高效的经济产业,以提高合作社盈利水平,增加社员的现金收入。”章小龙回忆说,随后,他们积极探索基地生产新模式,依托自家的新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楚韵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农业。如今,该合作社有社员114人,机具总台数112台套,种植面积2500多亩,托管土地3000亩,年均作业总面积8万亩,社员人均增收4万元,辐射带动农户3000多户。



  同时,针对冬季农业常规种植(小麦、油菜)效益不高的情况和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合作社调结构、转方式,充分整合楚韵的人员优势、新迪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的机械优势,采用季节性流转土地的方式,在龙湾镇6个村开展“稻-菜”新模式生产,共种植优质红菜苔2200亩,以销售方收购保证金为保障,实行订单农业,该模式亩平生产效益比传统种植模式高6000多元,仅此一项,合作社直接增利64万多元,帮助22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越来越多像章小龙这样的“能人”回到乡村,活跃在田间地头,或从外地取来“致富经”,或自己钻研“生财道”,成功之余将积累的经验分享给乡邻,携手走上致富路。


  “企业兴乡”展现农村新作为


  “离开家乡二十余载,不管业落何地,身处何方,对家乡的感情始终如一。”三年前,事业有成的徐天明带着在外打拼20多年积累的财富回到家乡老新镇,和胡道学等人合伙承包田李村土地400亩,投入100多万元进行艾草种植,并创办了市玖艾中药材有限公司。如今,艾草种植成为老新镇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一走进市玖艾中药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浓郁的艾草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几十个工人正忙着装袋、封袋、打包,身旁整齐地堆着已经包装好的快递包裹。


  “老新土壤肥沃适合艾草生长,外地一年收3茬,我们这里一年可收4茬,每亩毛收入5000元左右。”徐天明说。艾草试种成功后,他们成立了潜江市玖艾中药材有限公司,投资几百万元建设的厂房也已完工投产。


  2018年,市玖艾中药材有限公司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家门口扶贫模式,引进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的艾草包加工项目,帮助贫困户和农村留守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实现创收、顾家两不误。


  玖艾“扶贫车间”占地400余平方米,总投资20余万元,以加工艾草包为主。“我们‘扶贫车间’日用工规模为50余人,其中贫困户、低保户22人,每天按照计件工资结算,工人们基本上每天有100到200多元的收入。”徐天明说,该公司还将建设2个“扶贫车间”,助力家乡人民脱贫致富。


  越来越多像徐天明这样的成功商人将眼光从繁华的城市转移到了农村。他们带着情怀、带着感恩、带着资本回归田园,坚信农村是可以刨出金子的热土,为乡村振兴写下最精彩的一章。


  发挥优势吸引“市民下乡”


  近年来,我市各区镇处发挥地方优势,吸引市民下乡。全市打造了虾稻共作等一批田园综合体,5个村入选全省“美丽乡村”试点村,2个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一走进龙湾镇章华台景区,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新建的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集散广场等,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眺望远处,是周边郑家湖村、瞄新村等一批全省“美丽乡村”示点村。



  2018年,龙湾镇在保护建设章华台遗址的同时,城乡齐发力,一方面实施城镇改造,对城镇道路华容路“白改黑”,埋设线缆、更换路灯等,另一方面推进生态修复,完成幸福渠疏浚和护坡修缮,安装仿大理石护栏、休闲步道,种植绿化树。



  “去年,镇里加快推进章华台旅游开发,实施拆迁安置、河道整治、道路新建、房屋改造等工程,打造楚文化乡村旅游景观带。”该镇党委委员余云霞介绍,去年下半年,龙湾遗址博物馆开馆,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参观。以“古章华台”和“芈月故里”为名片,龙湾正奋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同样,以‘三乡工程’为突破口,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故事,在我市各区镇处不断上演。


  2018年,我市深入实施“三乡工程”,扎实推进“三乡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市民下乡”主体20人,“能人回乡”主体95人,“企业兴乡”主体30个,直接投资达到13.6亿元,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7家,返乡创业就业人员达3000人。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我市将持续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动发展。


  “三乡工程”绘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富美乡村新画卷,盘活了农村的农房、田地、劳动力等要素,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提升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