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新家快半年了,50岁的刘清平还是念念不忘,“如果不是搞棚户区改造,我现在还要继续蜗居在阴暗潮湿的红砖房子里”。
1957年10月,为支持武钢建设,刘清平的父亲毅然从汉口搬到青山工人村街凤凰山社区。到了上世纪80年代,厂里盖了一批红砖房作为职工宿 舍,他家分到两间。父母、刘清平三兄妹,还有奶奶,一家6口人住在57平米的房子里。一间房勉强算客厅兼厨房兼储藏室,另外一间房里要放三张床,空间窄 小得连挪脚的地儿都没有。之后,兄妹们各自成家立业,老人故去,刘清平一家成了两间房的主人。
1998年,他和妻子从青山食品厂双下岗,在家靠微薄的生活费过日子。
2006年,凤凰山社区拆迁的消息传来,刘家上下一片愁云惨雾。“当时儿子刚读大学,我们两个又没有生活来源,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但随即上门宣传政策的社区干部帮助他打消了顾虑:青山区为棚户区居民制定了还建面积保底、“拆一还一”等拆迁优惠政策,刘清平家按政策分到了满意的房子。此外,逢年过节他还能拿到殊补贴和慰问金。
2009年,刘清平在临江港湾组团申请到一套廉租房,社区干部帮助他将一楼的房子改造成一个小副食店,刘清平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数字
青山投入54亿进行棚户区改造
“十一五”期间,青山区不断加大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力度。该工程于2007年4月正式启动后,青山区专门成立了武汉青安居建设工程有限 公司,负责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组织等工作。今年7月,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住房保障部关于中央投资支持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 9000万元资金。
截至今年10月底,青山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总还建房面积达7865套,59.53万平方米,共3万余居民入住,同时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以及公益性社会设施项目达5.6万平方米,总投资已达54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