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服务大厅,统一简明的标示……4日早上10点,在积玉口镇便民服务里,村民们带着各样的问题而来:死猪无害化处理上报、农村养老保险核查、独生子女证办理……
“以往,我们碰上这些问题,总是四处跑部门,一项项办理下来得花大半天工夫,如今都挪到一起了,我们办起来省了不少时间哩。”该镇九牛观村村民峰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4月28日,总投资500余万元的积玉口便民服务正式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目前,共有民政、人社、计生、经管、城建、文化、农技、水产等14个部门和单位入驻,全力构建起的便民服务网络,真正让集镇人民享受到“零离”的便民服务。
无独有偶,这天一大早,家住高石碑镇笃实村的董振泉搭车来到镇上的便民服务,他是意给老丈人办理农村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认真询问老人户口落实情况,详细填写表格。办理业务之余,董振泉还走到农技服务窗口,向工作人员询问自家田里棉花要如何施肥管理,并得到了满意答复。他高兴地说:“真是一求两便哪!”老董的话音未落,旁边窗口的工作人员也忍不住对记者说:“这方便的可不是老百姓,部门直接零离也大大节省了我们的工作时间。”
在大厅角落里,记者看到一台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管理系统的显示器,轻轻一点,全镇各村资金、资产和资源具体情况能一目了然了,“通过查询村民对自己村的情况有了直观了解,不增强了政务公开性,也对我们自身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工作人员如是说。
2011年,我市将三级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十件实事范畴,截止2011年底,全市23个区镇处的便民服务大厅(实际建成20个,其中两个城区办事处统一到市行政服务办理有关事项,不再重复建设;另一不辖村居的办事处未建)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
如今,除了硬件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市便民服务正逐步实现从“专业化”到“综合化”、“被动化”到“主动化”、“业务经办”到“主动办理”的转变,为群众办事更加亲民为民。
“我们把推进镇级便民服务大厅和村居便民服务室建设作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来建。”市纪委监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建设中,我市规范进驻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的事项,编制详细的服务指南,统一进驻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的单位以及办理事项。村级便民服务室主要为村民提供证照代办、咨询指南、公益事业、致富发展、文明建设、色文化等服务。
不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代理代办制等制度,更依托政务网建设便民服务体系网络办公和监察系统并完成三级对接,逐步实行网上办理。
同时,为便民服务大厅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提供计算机网络培训和行政审批服务业务培训。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模式建设村居便民服务室,将便民服务室、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室等功能适当融合,确保求实不务虚,并做到“有牌子、有制度、有值班人员、有服务记录、有联系电话”。
“近年来,随着便民服务大厅优势突显,各地逐步加大了资金投入,先后有积玉口镇、周矶办事处、高石碑镇、竹根滩镇等地对镇级便民服务大厅进行了新建和扩建,软硬件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该负责人说,便民服务已经在具体执行、工作机制和检查督办上找到了“钥匙”,让“便民”利民更亲民。
记者手记:
采访当天,淅淅沥沥的秋雨带着凉意落下,而在便民服务大厅里却不时有村民来办事,对待每个村民,工作人员总是耐心接待,认真办理事项。变“被动”为“主动”,正是便民服务受百姓欢迎的地方。
而便民服务并没有在大厅打住,它正通过网络平台由镇入村,村民们在家门口能解决很多问题,逐步实现了村民动嘴,代办员跑腿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