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房网
您当前位置:潜江房网>潜江楼市>本地楼市

中国货币政策告别宽松转向稳健

2010年12月04日 08:34     小编:     未知|0     点击:2005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 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明年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财政政策仍“积”货币政策转“稳健”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 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 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

  ●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别是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积扩大商品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防止乱铺摊子和盲目重复建设。

  ●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稳产增产,严格保护耕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要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要稳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稳定外贸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积扩大进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积稳妥推进城镇化。

  ●要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更加积的业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重点工作任务,继续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管理。

  解读

  中国货币政策两年后终回归常态

  是我国货币政策基调重大转变

  南都记者葛倩 发自北京

  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告别两年来的“宽松”,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回归常态,从而将有效抑制通胀预期。

  “稳健”政策实为“回归常态”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严峻的通缩压力,中国开启稳健的货币政策。1999-2006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1984年中国人民银 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长的货币政策取向。2003年之后,贷款、投资等快速增长,导致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曾不断微调。尤其2008年年底,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开始实施积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基调也一直延续至2010年。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撰文表示,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实际上是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这将有助于阻断通胀预期向现实通胀的传导渠道。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实为“回归常态”。

  财政部科研所科研处长刘尚希认为,目前中央决策实施积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非明确“紧缩”,主要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对政策实行微调,既保持政策连续性,同时也保持灵活性。

  在他看来,所谓“稳健”,即相对于过去不再大肆放手,而是回归常态,回到一种常态。而另一层含义也表明,货币政策并非“收紧”,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货币流动性回笼已先行一步

   事实上,货币当局的政策重心正在发生变化。今年以来,央行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已先行一步,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和公开市场操作等。1月至今,央 行先后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在10月20日时隔34个月次加息,在公开市场操作上,于11月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货币流动性回笼力度。

   另一方面,中国央行在今年前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均提出“回归常态”: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货币信贷增长正逐步向常态方向回归”;二 季度报告指出“货币信贷增长从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在三季度报告中,则明确提出“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其“引导”一词,也体现 了此后的调控目的。

  近期,央行领导也直言不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12月1日表示,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已初步显现。根据新形势,央行将进一步提高政策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等工具加强宏观调控,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向常态回归。

  抑制通胀、防控热钱涌入

  为何要“回归常态”?良好的经济形势无疑是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的前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 D 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10月CPI同比上涨4.4%,物价调控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中国市场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荆林波认为,是中国决策层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科学应对,国内经济形势发 生转变,必然需要对此前毫无控制标准的货币政策作出一定界定。但目前这一政策的针对性主要还是抑制通货膨胀。此前各种物价调控措施已相继出台:国家发改委 发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颁布了一系列物价调控措施。

  国际金融格局 也被公认为此次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原因之一。欧债危机影响未退,前不久美国又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增加的美元流动性,已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 响。刘尚希认为,美元“大放水”的情况下,国际上美元泛滥,对中国的影响很大,除输入型通胀外,也可能造成热钱涌入。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则是一道 “坝”,抵制热钱涌入。

  预测

  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的信号

  明年中国经济政策三大预测

  南都记者葛倩 发自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1年经济工作。按照历年的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随后召开。透过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的经济政策新信号,我们可以判断出明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是否继续“紧缩”货币政策?

   综观近年货币政策可以发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大幅增长:比如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实施名为适度宽松实为 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当年银行信贷规模增至9万亿元。今年,这一数据仍超出7万亿元,远高于此前多年4万亿至5万亿元的水平。

  在央行一系列货币政策已先行一步的形势下,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否会进一步“紧缩”?分析人士认为,根据目前趋势,明年信贷规模回到4万亿元的可能性不大,而预计明年这一数据或可能回到6万亿元左右。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研究院教授袁钢明认为,10月物价快速上涨以来,尽管已开始实施一系列货币政策,但效果甚微。因此按照目前控制通胀的紧 迫性,货币政策还将紧缩。但他同时指出,“货币不能再收缩”,他举例说,2007年年底提出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2008年货币量下降到15%, 当年猪肉价格飞涨,为了控制价格,造成经济严重下滑。而如今如果继续收缩,依然会面临严峻经济形势。

  但也有分析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终目标是保持平衡、稳定增长,并不意味着紧缩,而“稳健”,也可能随经济形势微调。

  抑制物价为大势所趋

  昨日在北京召开的一个宏观经济论坛上,与会专家曾预计,明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的上涨目标料会由今年的3%提升至4%,物价上涨仍是趋势。如今货币政策转向,抑制物价的效果又能否体现?

   袁钢明认为,物价下调是大势所趋,但下调效果则至少在半年后才能呈现。货币政策一旦收紧,直接的便是导致企业缺少资金、减少经营收入,从而导致经济增 长速度下滑,居民收入增加的意向也有可能取消。通过抑制消费,才能达到物价降低。所以在物价降低之前,百姓收入会先一步降低。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培训师谭雅玲则认为,物价上涨与投机因素有关,而非单纯的市场需求。目前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将货币投放回归正常,整个货币流量回流,可以降低物价。

  对于当前中国百姓关心的房价,袁钢明则认为货币政策的转向,不会明显影响房价。而降低房价,关键要定向对房地产资金收缩,提高房地产贷款利率,而非统一收缩资金。

  明年加息成为必然

  世界各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表明,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并非单一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水平。随之,必然附带一系列经济政策与货币工具。因此,昨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将继续实施积的财政政策。

  有分析认为,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对明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方面会有一个更明确更收紧的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德勇认为,央行在下阶段有可能加息,主要看12月份或者明年1月份的CPI,如果超出预期,可能要加息,不过之前也不排除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谭雅玲预测,明年肯定会加息,但幅度不好判断,需结合当时通胀指标和市场流通性、外部环境。她认为,年初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也不赞成短期内加息。因为通胀指标会有波折,由于价格本身规律不可能持续上涨,加上近期各种政策出台,预计12月至明年1月存在回落可能性。

分享到:
获取优惠